崆峒辦公室出租山下繪新圖
  平涼大關鍵字手筆建設中心城市
  曾是邊塞要地的平涼,以其古樸秀麗被譽為歷史文室內設計化名城。
  近年來,特別是2013年,平涼市中心城市建設實行政府引導、項目支撐、社會投資的投融資模式,軸線式開發,組團推進,一路高歌地向區域中心城市邁進。累計實施中心城市建設115項,總投資107.6億元,已完成投資81.9億元。建設了一批道路橋梁、園林綠化、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形象、人居環境和暢通水平得到大力提升,一個個新的突破令人租屋振奮。
  東城區改造工程,建設東城區路網、雙橋路大橋及配套工程,總投資15.3億元,今年完成投資14.3億元,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車,二期工程正在施工。新城區綠地公園,占地248畝,總投資3.4億元,今年完成投資2.1億元,建設景觀綠化、娛樂休閑、京站美食商貿開發、公共服務四個板塊,綠地面積達到60%。已建成北區綠化、噴泉、景觀雕塑工程,南區地下商城正在施工。
  老城區“八溝一河”治理工程,總投資3.3億元,今年完成投資1.9億元,建設防洪通道31公里,治理涇河河道,配套建設污水管網和垃圾收集站,完善城市防洪功能。困擾城區居民多年的城市河溝“臟、亂、差”問題將得到根治。
  “平涼的城市框架拉得大,城市建設佈局開闊,相比幾年前已經有大城市的氣勢。”再次來平考察的浙江客商郭濤感嘆道。
  如今鳥瞰平涼市,西面,風景秀麗的崆峒山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示範區,散髮著深厚古樸的文化底蘊。城在變大、路在變寬、天在變藍。中心城市一批惠民利民工程讓人心越來越暖。
  投資7.16億元的城區集中供熱工程自2012年1月18日發佈招商公告,當年5月6日開始動工,並於當年12月24日啟動熱運行,成功已為城區100萬平方米區域的用戶提供供暖,真正實現了當年招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今年供暖季,城區500萬平方米區域的用戶將享受到集中供暖。
  政府花大力氣建設這個項目,主要基於它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集中供熱工程實施後,平涼中心城市將全面告別燃煤供暖小鍋爐,現有小鍋爐全部取消,可從根本上解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粉塵排放問題。集中供熱實施後,可持續24小時恆溫供熱,讓屋子一天里始終保持在國家規定標準溫度以上。
  “保障性住房項目緩解了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急需用房又買不起商品房的矛盾,項目啟動至今,解決了3萬多戶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成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市住建局房產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平涼加速建設隴東物流樞紐
  10月22日上午,位於崆峒區柳湖鄉杜家溝村的平涼隴東農副產品批發交易中心項目建築工地,項目結算中心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今年8月,作為平涼市招商引資的重點商貿物流設施項目的平涼隴東農副產品批發交易中心由新疆大灣房產(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開工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75億元,規劃占地296畝,主要建設貯藏保鮮、加工配送2大功能區,瓜果蔬菜、糧油副食、水產肉類3大交易區,以及商務服務、辦公結算、檢測檢驗、培訓4大中心,2014年建成投運。
  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新疆大灣房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驥說,這個項目建成後,可形成“三個高效交易圈”:2小時可將農副產品運達平涼市“六縣一區”及周邊固原、涇源、鎮原等縣市;3小時多可到達咸陽、延安、寶雞、天水、西峰、定西等縣市;4小時多可到達蘭州、銀川、內蒙古、西安、四川等省市區。
  目前,這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2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隴東地區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可容納經營大戶3000戶,提供就業崗位1萬個,農副產品年交易量達300萬噸,年交易額50億元以上。
  圍繞打造區域商貿中心的目標,平涼市堅持以商招商、以商聚商,加快三產服務業快速發展。把第三產業作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與強市富民、和諧併進的重要突破口,以建設旅游產業開發工程和商貿物流中心工程為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促進生活型服務業多元化發展。
  平涼世紀購物城、平涼中鐵聯營站、平涼工業園區綜合物流中心、平涼西綜合物流中心、隴東汽配物流中心……相繼開工建設。在“十二五”規劃中,平涼市依托西蘭銀幾何中心物流樞紐、隴東能源基地、陝甘寧交匯區交通樞紐等經濟地理優勢,建設以鐵路物流、公路物流、園區物流、煤化工物流為重點,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平涼打造西蘭銀幾何中心物流樞紐核心區的龍頭項目的平涼國際商貿城,計劃總投資13.5億元,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資11.2億元。一期工程世博偉業家居廣場、二期工程仁河汽配城南區已建成投入運營。
  未來,平涼市將加快大型專業市場和倉儲設施建設步伐,建成國家戰略應急物資區域性儲備中心,形成主要工業品、農產品流通中轉站及集散地,至“十二五”末,貨物倉儲能力達到3000萬噸,物流量達到7500萬噸,物流值達到1200億元,確立起甘肅東部物流樞紐的中心地位。
  平涼“五個百萬”工程富民
  平涼市地處黃河和涇河中上流的黃土高原,乾旱少雨、溝壑縱橫,生態十分脆弱。為了助民增收,加快經濟發展,平涼市致力於乾旱山塬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和全國農區綠色畜牧、全國優質果品基地建設,全力實施糧、牛、果、菜、薯“五個百萬”增收工程,成效明顯。
  “五個百萬”增收工程包括百萬畝果園提質工程、百萬頭肉牛增效工程、百萬噸糧食豐產工程、百萬噸蔬菜保障工程、百萬畝馬鈴薯增收工程,概算總投資12.27億元。到目前,完成投資11.4億元,占年計劃的92.9%。
  百萬畝果園提質工程是平涼立足市情實際助民增收的一個支柱產業,全市人民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大力發展果樹經濟林,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平涼市已建成萬畝以上新植工程12處、千畝以上工程54處,新植蘋果24.6萬畝;在50個重點鄉(鎮)落實果園標準化生產基地120萬畝,完成果實套袋48億隻。平涼蘋果帶著金燦燦的國家級金字招牌使農民嘗到甜頭,使愈來愈多的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百萬頭肉牛增效工程助農增收。10月22日中午,記者在靈臺縣百裡鄉看到,靈臺現代肉牛產業園肉牛養殖棚舍,在達溪河畔連成一片。這個產業園是經國家科技部牽線,由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陝西秦寶牧業公司獨資建辦的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品牌營銷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項目。項目概算總投資11億元,一期計劃投資5.5億元,規劃建設養殖、飼草種植示範、飼草料加工儲存、技術服務、無害化處理5個功能區,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可實現靜態存欄1萬頭,年加工生產飼草10萬噸、有機肥5萬噸的生產規模。目前,全市新建成養牛小區56處,累計達到301處;建成萬頭養牛鄉54個、千頭養牛村327個、百頭養牛社1325個、十頭以上養牛大戶14355戶。到9月底,全市牛飼養量94.2萬頭、出欄量28.2萬頭,同比分別增長2.42%和2.55%。
  百萬噸糧食豐產工程再獲豐收。多年來,平涼市通過集中連片整村整鄉、整流域整片帶規模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全市全膜技術推廣面積246.4萬畝;完成測土配方施肥500.23萬畝,建成糧油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29個30.82萬畝,完成灌區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27.9萬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24.29萬畝。通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步伐,平涼市糧食產量於去年突破百萬噸大關,今年,全市糧食產量預計可達到110萬噸。
  百萬噸蔬菜保障工程,已建成高原夏菜千畝示範基地15個,百畝設施蔬菜示範點30個。新建日光溫室940畝、塑料大中拱棚10282畝,全市種植蔬菜84.77萬畝,預計產量100萬噸。
  百萬畝馬鈴薯增收工程,通過建立馬鈴薯區域性生產基地,加快全膜覆蓋技術和脫毒種薯推廣,加強馬鈴薯貯藏能力建設,培育發展馬鈴薯龍頭企業,提高馬鈴薯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產水平。目前,建成原種生產基地750畝,一、二級種薯擴繁基地1.49萬畝,脫毒種薯應用面積達到108.5萬畝,實現了馬鈴薯脫毒種薯全覆蓋。平涼市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其中,“馬鈴薯新品種莊薯3號選育與示範推廣”和“甘肅肉牛主產區玉米秸稈飼料化及品質育肥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兩個科研項目榮獲2012年度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文化提升形象產業助推發展
  “崆峒蒼蒼,涇水悠長,美麗的平涼,是我家鄉。黃帝問道處,古風蕩漾,遠去了周秦漢唐,金戈鐵馬自難忘,綿綿文脈長。夢裡雲鄉,隴頭月上,神仙留戀的好地方……”
  今年6月以來,平涼大地唱響了這樣一首深情、激越的城市形象歌曲《神仙留戀的好地方》。人們說,唱響《神仙留戀的好地方》,是平涼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打造文化名市,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強勁動力。
  明確城市定位理清城市之“脈”
  “今年上半年,平涼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2.48億元,增速達到30%,文化產業投資額達到12.29億元,資產總額達到29.08億元,文化企業機構數達到476家……”
  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賦予了平涼極其生動的靈性之美,彰顯著平涼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年初,在涇川縣大雲寺遺址發現的窖藏佛像和地宮遺存佛骨佛舍利,見證了古代涇州佛教的興盛,成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有關佛教考古的重要發現,形成了“西有敦煌,東有涇川”的文化發展新格局。
  如何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平涼市委、市政府以政府“有形之手”帶動市場“無形之手”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平涼市成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名市建設的意見》和《平涼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工作總體方案》和“十三板塊”分方案,明確了突出特色,錯位發展,走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的發展路子,確定了全市“整體一盤棋、一縣一特色、一區一重點”的發展策略,提出了“163”發展計劃,即:培育一個龍頭(以崆峒山生態文化旅游示範區為龍頭),建設六大區塊(六縣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題區塊),實施三項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公共文化普惠共建工程、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工程),探索走出一條依靠文化助推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努力把平涼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勝地、生態寶地、養生福地、旅游名地。
  眼下,平涼市包括文娛演藝業、新聞傳媒影視業、文化旅游和出版印刷發行業、民間民俗業等在內的文化產業體系已經建立,文化創意業、數字動漫業、節慶會展業、信息傳輸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逐步崛起。
  深化市場運作拓寬城市之“路”
  如今,一批極具平涼特色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應運而生。崆峒旅游文化產業園、大雲寺佛教文化產業園、皇甫謐文化園以及龍泉寺文化旅游、安口窯陶瓷、莊浪梯田景觀、靜寧紙箱印刷包裝七大文化產業園或已完成一期工程,或已完成項目的論證規劃、方案編製等前期工作。這些產業園涉及國有、民營文化企業,涵蓋文化旅游、娛樂養生、餐飲服務、工藝製品、民俗文化等諸多領域。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了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全覆蓋。
  平涼市委、市政府把文化項目與經濟項目相捆綁,突出抓好文化產業項目的謀劃、引進、開工和運營,通過策劃包裝文化產業項目,搭建宣傳推介平臺,實施招商引資。在各大節會上,崆峒生態旅游度假山莊、慶華公司二期陶瓷生產線等23個前期準備充分、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文化產業項目順利簽約,實質性簽約資金40.73億元。
  平涼市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文化產業建設中,全市涌現出了一大批有實力、叫得響的文化產業知名企業。崆峒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平涼正道文化有限公司、何霞民俗文化產業開發公司等,一批民營文化企業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千家萬戶生產剪紙、刺繡、荷包、掛毯、草編等文化產品,形成了眾多的民間工藝品產業集群。
  挖掘始祖文化延續城市之“根”
  平涼市在全力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養生第一地”文化旅游品牌中,立足獨特的養生自然環境,大力挖掘和弘揚道源養生文化、西王母長壽文化、伏羲陰陽調和文化、皇甫謐針灸養生文化、武術運動養生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加強中醫與養生、養生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此拉動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為吸引游客在平涼度假養生,各大景區做足了功課。崆峒山景區推出了養生系列旅游主題活動;溫泉療養通過挖掘歷代藥浴妙方,受到了游客的青睞;同樣紅火的還有餐飲養生,平涼山藥、平涼金果、平涼牛肉、牛骨髓油茶、崆峒養生茶、關山真氣運行養生袋、養生小雜糧、養生藥枕等養生保健特產,成為旅游紀念品市場上搶眼的品種。同時,皇甫謐養生院等5家知名中醫館主打中醫葯養生牌,配套開發中醫葯展銷、食療、保健按摩、針灸、刮痧排毒、瑜伽康體等項目,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體驗平涼的“國醫養生”。
  平涼全方位打造文化名市
  平涼市委、市政府利用第六屆世界養生大會、第九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首屆華夏母親節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討會等,打造節會文化,成功將平涼推向國際舞臺。近日,六集高清紀錄片《西北望崆峒》在崆峒山下開拍,這部由平涼市委、市政府與中央電視臺新影集團聯合攝製的紀錄片涵蓋全市重點風景名勝和重要人文歷史資源,並涉及當代社會的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具有集大成的特點,這部平涼歷史文化“影像志”將進一步樹立平涼美好形象、展現平涼魅力、彰顯平涼特色。
  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強勁東風下,在《神仙留戀的好地方》廣泛傳唱和引領感召之下,“文化引擎”高速運轉的轟鳴聲響徹涇河兩岸。
  組稿:平涼市委宣傳部
  甘肅日報平涼記者站  (原標題:【全省項目工程建設巡禮】崆峒山下繪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dzusiyhtjjv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